2020
07/21
17:08
作者:Script Aw
链接:
来源:cc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部分交流协议的促成与各地政府教育厅与国外的教育厅/省牵线搭桥有着关系.
一些省市为了各自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人才,而去国外寻找水平更高的学府签订协议,其中的利益博弈存在但我也无从了解。
在签署之后,相互会指定名额,指定一些省内大学开设交流班[中德 中澳 中英]班等,并且互相承认学历。
所以签署交流项目 开设交流班的目的是为各地建设培养人才 深化交流。
除此, 也有一部分因为一些高校的想法是提升知名度, 傍上国际上知名度更高的学校吸引以出国为目的学生。这个原因比较实际也很好理解。他们会自己去游说国外院校,当然最后也是需要省级教育厅审批过的。
以上是站在“处于劣势的学校”的角度出发的。
------------------------------------------------------------------------
而在所谓“处于优势的学校” ,当然是指相对优秀(至少我还不知道世界顶尖学校也签订了交流协议)
至此,我对题主问题的回答是 为什么不呢?
我认为这对以他们来说是一个百益无害的举动。
往小了说, 留学生会带来相当一部分的收益,说白了就是钱。特别是对于澳 英 美这些卖教育的国家.
对于德国,当然学费部分根据政策会由政府负担. 据了解 签署交流协议(2+3)的基本都是纽伦堡应用科学大学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 肯普滕应用科学大学 XXXX应用大学 之类. 对于他们来说, 首先不是当地学生会挤破头皮想进, 招生名额稀缺的学校,那么既然如此 德国的学生是学生,中国的学生为什么不能招了? 毕业审核标准也一样,比较差的交流生就算来了也不能毕业,不会有多余的麻烦 反而还解决了一部分招生计划。 而且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不一样,如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本身就是交流性很强的学校,自身也很欢迎留学生(外国留学生比例:本科生12%、研究生31%。)
至于利益, 虽然签署的协议内容具体看不到,但我觉得很多情况下是有的.据我所知 国内一些院校和英国女王大学签订交流协议的时候,就会捐赠几个实验室和设备。
往大了说 吸引不同的文化,使学术氛围更加的自由和多元 国际顶级大学都有这样的氛围,当然他们肯定不是靠交流计划啦 :P
其次 吸引人才 这有点讽刺, 地方政府教育厅为了提升本地建设而四处签订游学计划.但是中国人才流失率世界第一.原因不多说. 交流生在当地学成之后总有一部分会留在当地,为那儿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人20多岁之前没消耗一点当地资源, 在具有生产力之后又立马留在那儿创造产值, 为什么要拒绝? (不带任何批判色彩,人的选择是自由的)。至于什么中国留学生创造的代购产业, 消费税贡献 ,总是有的 不多说。
至此,“处于优势”的学校签订交流计划不会有任何损失,(那儿的人才不怕和国内比较差的学校挂钩会拉低他们的声誉,除了中国人 谁在乎中国的学校排名) 反而还会得到一些或实际能变现的或长远会受益的利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