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刘立军 :森林康养仅靠林业部门自己是无法完成

2020

07/25

11:21

微信截图_20200723104505.png自2015年湖南、四川、广东、贵州四省,在全国率先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森林产业发展,并开展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工作;森林康养产业在中国发展已经来到第六年。


过去的五年中,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初见规模。根据2018、2019年度372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有效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基地总面积达215.8万公顷,总投资2598.9亿元,总收入309亿元,总利润35.5亿元,客流量总人数超过1.34亿人次。


但产业发展依然问题重重: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康养产品和服务仍停留在简单的体验和休闲活动上; 森林康养养生、医疗效果实证研究仍几乎空缺;整体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康养人才缺乏等。

 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理事长刘立军接受中林联智库专访,详细介绍分析了德国、日本、韩国森林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就中国的森林康养医学实证研究、林业部门的职能作用、森林康养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分享了精彩的观点。

    

一、利用优秀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模式中,从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角度看,您觉得德国、日本、韩国模式,哪种发展模式更具借鉴性? 


“德国具有比较成熟、完整的产业模式;日本主要是靠团体组织推动,并非政府主导;韩国以福祉型模式的自然休养为主。”


首先不管德国、日本还是韩国包括其他开展森林疗养/康养(或自然疗养地医疗、森林疗法、森林治愈等称呼)的国家,目前虽称呼各自不尽相同,模式和做法也各有不同,但均将其与医学紧密相连,视为预防和替代治疗的方法和模式,并以此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仅仅是德日韩三国,也是国际社会的核心和共性,同时这也正是我们于2011年引入国际社会森林疗养理念的初衷。其实称呼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其内涵,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看是怎么说的,关键是看是怎么做的。


国际社会广泛认为,自然疗养起源于德国,是基于历史悠久的欧洲传统自然疗法发展形成的旨在增强机体抵抗力、锻炼机体调节能力、消除身体不适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德国已经具有了比较成熟、完整的产业模式,自然疗法纳入医保体系,可医保报销,享受医保报销的自然疗养地达394家,已成规模,国民每4年可享受3周的自然疗养医保福利。德国模式的自然疗养地医疗,是结合各地自然环境的优势,采取诸如以水疗法、植物疗法、运动疗法、营养疗法等相关自然疗法进行健康管理。


日本主要是靠团体组织推动,并非政府主导。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森林疗法模式,通过循证医学的措施等对相关地域的森林环境进行实证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认定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功效;另一种是森林浴模式,就是不拘泥于循证医学的实证,只是在良好的森林环境中活动,以达到促进健康的作用。前者有循证医学的指标指数量化,后者没有。通常认为,日本在对森林疗法的循证医学研究方面走在了前面,并且已经有了65个通过了循证医学实证的基地。然而在产业方面,因制度和体制等原因,其福祉性内涵较为浓厚,产业方面虽有成功的案例,但尚不成熟,也未形成规模。据了解,日本也有部分从事森林疗法的医务工作者在推动森林疗法纳入医保,但是难度很大,目前有保险公司与医疗部门配合开始介入森林疗法领域,但能够适用于医保的以森林疗法为主体的疗养地几乎没有。


韩国模式与日本大同小异,两种模式都有,但以福祉型模式的自然休养为主,时间也较长,韩国已经建设了百余处自然休养林,并且把自然休养林里的疗养/康养等养生项目打包做成福祉卡,免费发放给国民,国民可凭福祉卡免费预约一定数量的森林养生项目。近些年,韩国也引入了森林疗法的理念和模式,并为此韩国建设了若干个山林治愈院开展专业的治愈课程,参与治愈课程需提前预约且收取费用。这一点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二、以科耐普自然疗法闻名的巴登沃利斯霍芬小镇,您觉得那里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自然疗法、健康养生旅游在德国民众中有如此高的接受度?


“德国的自然疗养地经过了10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仅仅是一个自然疗养地效果的科学认证就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


其实健康养生不仅仅是德国民众,所有、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民众均重视利用森林环境进行养生。中国的先人们早已知道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皇家行宫、居士们的别院等均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只是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罢了。利用现代医学的手段,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可以相对明确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森林疗养/康养给人们提供的是正能量,不需要采用任何医疗措施和药物手段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治未病的效果,应该说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得到了人们的了解且认识到森林疗养/康养效果。


德国的巴登沃利斯霍芬小镇中心的自然疗养公园令人印象深刻,会惊叹原来公园居然可以这样设计,赤足步道、枝条浴、泥浴等,任何你可以想到的自然疗法项目在这个公园里都可以找到。德国的自然疗养地经过了10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仅仅是一个自然疗养地效果的科学认证就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然而坦率的说德国并不称其为疗法,也不称为森林疗养、康养,而是称为Kurort,而翻译过来就是:治疗地、疗养地、保养地。在德国的自然疗法中,只有克奈圃疗法、气候疗法涉及到利用森林资源进行健康管理。


 三、在国外,林业部门在森林健康养生产业发展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比如在德国,地方林业部门,在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发展上,发挥了哪些职能作用?


“各国开展森林疗养/康养过程中林业部门发挥的作用各有千秋,多种多样。”


据了解,德国林业部门在森林养生旅游方面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制定法律,联邦森林法中规定,无论公有还是私有林地,人在林地内都可以自由穿行,不能设置阻拦,这为林地服务大众提供了一个法律保障。此外,一些自然疗养产业基础良好的地区进一步发掘森林在自然疗养中的作用。比如波罗的海沿岸的梅前州作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休闲疗养胜地,将疗养用途写入州森林法,并由林业部门主导,在健康产业参与下明确了疗养林和水疗林的概念,制定了欧洲首个疗养林和水疗林结构指标清单,对林地状况、配套服务、治疗方案和专业人员等方面设置了具体规定。日本有一个关于林地的“综合保养地域整备法”,这个法律仅是简化了林地转为综合保养地的程序。日本将国有林中适宜人活动的大部分区域划为休养林,人们可以自由出入。近些年日本林业开展区域振兴、乡村振兴的一大重点,以休养林为核心开展乡村旅游、森林疗养等森林服务业。设立专项预算经费,支持选定“休养林”示范基地中的基础设施等建设和宣传工作。日本现已确定的60余处森林疗法基地很多建在休养林内。韩国的林业部门为了推进森林休养政策,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自然休养林并引入森林解说,推动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将森林福祉作为国民福利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为此成立了相应机构,通过组织建立森林幼儿园、森林营地、森林治愈基地等措施具体发挥“森林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