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8/25
11:01
——记黑龙江省振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和
他的创业经历,是一部奋斗史,更是一部励志史。
从走街串巷卖菜,到如今涉足森林康养产业,刘振河以东北人豪爽的性格,大胆的涉足多个产业且都取得了成功,“我能有今天很幸运”,幸运的背后是他辛苦的付出,认真的钻研,和对时代发展的正确判断,更是他对森林康养产业的无限期待。
1987年初中毕业后,刘振河开始做起生意来。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学历,最初只能做出苦力的生意。”聊起最初的创业,刘振河面带微笑。那时,刘振河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无论冬夏,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到位于哈尔滨道里买卖街的菜站,“那时蔬菜品类少,早去只是为了能选点好菜”。刘振河说,最初的那段时间主要是卖芹菜,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沿街叫卖,“上的菜全部卖掉可以赚12到15块,那个年代就很好了”。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刘振河推了推金丝边的眼镜,嘴角幸福的上扬着。
虽然学历不高,但刘振河做事很认真,爱思考爱总结。走街串巷买菜时,他就在思考卖什么菜、怎么卖利润更大,研究买菜的技巧。
经过思考,刘振河做了有个大胆的决定:承包蔬菜批发店。这个决定吓坏了老实本分的父母,他们都劝说刘振河,“在那时的老人看来,个人怎么能经营国营菜站”。但刘振河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承包蔬菜站是为了拿到更多蔬菜的经营权,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底很重要,只要有特殊品类的蔬菜,根本不用考虑销路的问题”。
摸爬滚打经营蔬菜不到两年,刘振河改变了家中的困窘局面。“可能是之前家里条件不好穷怕了,那几年我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根本没有什么规划。”几年时间,刘振河做了工程维修等多个行业。
一次偶然,刘振河认识了一个鹤岗的煤老板,了解了煤炭生意的利润后,他立刻决定转行,开始做起了煤炭生意。“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都去过很多次,差不多跑遍了黑龙江的大小煤矿,了解各煤矿的煤质、产能等”。靠着爱思考肯专研的劲头,刘振河在煤炭行业做的风生水起,“每年发往哈尔滨的煤炭都有十几万吨”。
做煤炭生意的第10个年头,刘振河又开始思考起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说,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该做什么,做什么更有意义。”他一直想做一个科技企业,怎奈没有技术。
“当时一个工程师找到我,说他有一项技术,可以勾兑汽柴油。”一听这个技术,刘振河精神受到鼓舞,做个科技企业的机会终于来了。联系货源、跑市场,选厂址,进设备,刘振河为做一个科技企业积极筹备着。“一切都很顺利。看着生产的第一桶油,刘振河很是兴奋,“这次做的是科技产品,和以前做的职业都不一样”。
在汽柴油这项工作上,刘振河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工人一起下油田看原油,到车间查看流程,进实验室和技术人员研究工艺,几个月下来,刘振河俨然成了汽柴油提取专家。最后发展成进货、生产、销售都由他一人负责。
2010年开始,刘振河开始研究山野菜。“东北这片黑土地赐予了我们无数的天然宝贝食品,就看我们怎么挖掘怎么利用”。刘振河介绍,山野菜资源是林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生长、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还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东北林区山野菜天然可采集量多达100万吨,种类300余种,年销售贸易额50亿元左右,由山野菜为原料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开发山野菜,刘振河组建了强大的科研队伍,技术团队有8名博导,历时9年终于研制出了山野菜提取活性物产品,形成了短梗五加、多孔菌、蒲公英等多款固体饮料。
刘振河又通过朋友找到了森林康养专家蒋泓峰。“蒋老师的大名早就听说过,很多业内人都和我介绍过他,但一直没机会见一面”。
蒋泓峰,森济堂创始人,是均衡管理学创始人、国家森林康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MBA导师、北京理工大学MBA导师,曾任《中国食品安全报》常务副总编辑、人民日报《信息导刊》杂志副总编辑等职务。而他创立的森济堂集团,以开发运营生态食品、森林药材、文化旅游、自然家居、休憩康复、创意规划六大板块,以会员制服务中高端群体。
进一步了解到蒋泓峰及森济堂的情况后,刘振河带着多款固体饮料样品找到蒋老师,希望双方合作,一起联手打造这款系列生物食品。
经过产品分析、市场判研,2020年8月11日,森济堂集团与黑龙江振和农业签订了“OEM”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就产品研发、品牌策划、市场营销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生态健康食品产业链,共筑森林康养产业大品牌。
说起做森林康养产业的初衷,刘振河说自己有个大梦想,“我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网主编 王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