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下一站旅游目的地:森林乡村

2019

09/24

11:00

清明时节,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的乡间小径,桃花绽放、河水潺潺。游客慕名前来踏青赏花,品尝乡村美食,体验自然教育……青村迎来了“青春”。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新业态。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亿人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发布的《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两万个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和一批地方森林乡村,乡村森林旅游发展将迎来新契机。

 回归自然的风土旅游

        新疆禾木、江西婺源、福建洪坑村……这些近些年的旅游网红打卡乡村里,寄托着人们回归自然和田园的渴望。争分夺秒的城市人,愿意调慢生活的时钟,在乡村里寻找诗和远方。

        途牛发布的《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显示,从游客出游动机来看,73%注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是乡村旅游游客的共鸣。”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钧认为,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主动选择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乡村慢生活的模式中,可以沉浸在自然四季诗意一般的乡村世界。

        张玉钧说,乡村发展包含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同之意。生产是农田、池塘,生活是乡村聚落的建筑,生态是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些是乡村的日常,也是乡村旅游的资源。

        在我国,因为南北方气候的不同,有了广西龙胜的稻作梯田的梦幻,新疆平顶山村万亩旱田风吹麦田的柔情;因为四季的轮回,有了黑龙江北极村冰雪奇缘的赴约;因为地质构造的区别,有了贵州腊利村喀斯特地貌的魅力;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了内蒙古草原上追寻成吉思汗的马蹄……乡村旅游,让城市的人们走进这里,回归自然、感知自然。

        张玉钧更愿意把乡村旅游称为“风土旅游”。他认为,山水林田湖草共同组成了乡土生活空间,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构成了风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都有特定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除了接触大自然、领略田园风光,更多的是想去体验、参与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感受乡村的生活气息,与村民互动交流,感受“乡土人味”,收获当地智慧。

乡土气息的原真保留

        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

        张玉钧认为,乡村建设必须保存本地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就乡村旅游而言,需要挖掘、整理和提炼乡村风土资源,尊重乡村的个性、发展条件与潜力,保留乡土文化,以寻求各个乡村独具一格的风土特性,推广“一村一品”的模式,从而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持久性。对有特色的村庄着重突出风貌塑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尊重乡村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另外,村民也是风景。乡村旅游应注重当地村民的社区参与,还要让老百姓获得尊严感、自豪感。

        乡村,承载着城市的差异,也承载着人们的田园乡愁。每一个村落要亮出特色,秀出气质,从乡村自己的“味道”入手,烘焙一道地道的乡土佳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张玉钧拿北京郊区的乡村举例说,京郊将军关村、爨底下村、慕田峪村等根据乡村不同的特点,进行了田园风光型、生态产业型、景区依托型、历史古村型、多元文化型、乡村美食型等不同景观的设计,游客们可以体验农耕、观光、学习、运动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四川三圣花乡的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5个不同特色旅游村,以乡村自然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呈现出一种新型林盘景观,成为成都近郊的休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浙江慈溪33公里“溪上慈风”沿山精品线,可饱览达蓬山的层峦叠翠、方家河头的白墙黛瓦、潘岙村的灵湖仙境……把“慈文化”变成了美丽乡村文明大景观。

乡村旅游的多种业态

        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活力,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玉钧告诉记者,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提出,结合古村落、古建筑、名人古迹等保护,依据地形地貌,加强护村林、风水林、景观林保护,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依托乡村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实际上,乡村旅游作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延伸,已经融入森林旅游的诸多新项目、新业态。

        从2017年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先后发布两批共9条国家森林步道,步道途经的部分村庄将建成步道服务点,以连接线的方式让步道与村庄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村庄的森林旅游。

        “乡村+”康养、体育、教育产业等纷纷试水融合发展。一些森林乡村因为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氧吧”,发展养老、保健、康养产业;一些乡村建设有氧健康步道、绿道、景观道,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吸引徒步、露营等户外爱好者聚集,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迅速传播,“乡村+网络”让交通相对不发达的浙江省松阳县50多个完好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成为全国有名的摄影写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