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森林康养内涵及规划建议分析

2020

07/25

13:41

观光作为最普遍、最一般的旅游审美方式,成为旅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引领观光时代辉煌发展。由于人类认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不断激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活动一步步地向更高层次迈进,不断推动旅游业革命性升级。 森林公园率先开启了这一模式,围绕健康中国,发掘发挥森林自身更高更深层次的价值,推动传统森林旅游向森林康养升级,腾笼换鸟,变森林资源为健康服务产品,发展服务型林业。任何一个观念的提出都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森林康养的提出,当然也汇聚了诸多来之不易的觉知和观念的突破。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形成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商业综合体,是我国大健康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意。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森林康养直接利好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4个旅游行业标准,推动康养、人文、蓝色、绿色等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标志着由林业主管部门推动的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大力推行森林康养产业试点,以期创造新产业经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2016年5月6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旅游林休闲康养产业。十三五将是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森林康养潜力巨大

在国外,“森林康养”被纳入公务员公费医疗与福利的休假体系中,每个公务员每年均有1-2次机会带薪到各地森林去享受医疗与度假。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其国家医疗费用总支付减少30%,国民健康指数总体上升30%。

我国森林物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有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6%,对于森林康养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3,23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26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402处,这极大地推动了森林旅游的发展。

据有关机构估计,2015年全国林业旅游人次已超过20亿人次,林业旅游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森林康养的发展,使林业经济进入木材、林下种养、森林旅游之后的森林康养时代,激活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力。

此外, 2016年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饮食结构失衡、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压力大是引发现代人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茂密的森林绿海景象能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舒缓压力和疲劳,改善身体机能下降等亚健康状况。同时,森林的负氧离子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改善因作息不规律引起的免疫力下降。

3、潜力巨大 但需要科学谋划

近年来,大多数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到死不活,难以为继,值得深思和总结。缺乏理性思考的大手笔招商以及大机构规划、大规模投融资,所建成的、还没建成,己是哀鸿遍野。总结起来大致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被政府目标绑架。项目选址、功能布局、产品定位、建设规模等等基本上都是领导拍板,行政决策代替科学决策,难以达到成本的合理性和规划的科学性,过度投资、过时投资。

二是盲目借鉴经验。许多项目,业主方大多是转型发展搞旅游,以往在其它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信心满满,周游列国学习了不少经验,拍了不少精美的照片,以为取得了真经,照葫芦画瓢大干起来,工程完工后,成了一堆漂亮的复制得来建筑垃圾,诚心开店迎客,却无人问津。

三是错位发展。有些只是本地资源却开发成国内产品,有些只适合搞周边游产品,却搞起国际旅游目的地,有些一流的资源却搞成三流产品,错位开发导致投资低效,小马拉大车,大马拉空车。

四是请鬼医病,引狼入室。现在的合作方式很多,各路神仙你来我往,策划、规划分不清,相互替代,甚至代替实施方案,凭几张效果图就施工;大手笔规划一轮一轮的做,如同进医院,难得有一个医生会耐心地给出系统方案;各种各样的投资人,真神难见,小鬼遍地,埋下许多隐患,为项目健康发展种上苦因。

五是都在努力,却命运迥异。应该说,凡是搞投资,没有一个不想搞好的,都在努力,但由于顶层设计不同,战略布局不同。特别是大多数只有建设规划,没有运营规划,高大上的建设规模却是小菜馆、小作坊的运营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管理体系,老板的指挥就是标准,员工的习惯就是标准,无法适应这个品质致胜的时代。

森林康养的载体在于具有康养功能的森林,内涵在康养项目,特色在森林文化,核心在关爱生命。如果把森林康养做成传统的旅游度假产品,或者只是将原有的森林旅游挂个森林康养的牌,就已然失去“森林康养”的意义了,要相信,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有时比专家的判断力更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康养手段,只是基本条件,打造眼耳鼻舌身心全息疗愈的森态环境和康养业态,设计布局森林医学体验项目以及天人合一的健康管理,真正体验回归生命的摇篮,并在森林文化中体验生命的意义,才得以体现腾笼换鸟的价值。在线咨询400-639-9936